开年第一课:信访群众上讲台
陕西省信访局举办2025年第一期信访业务大讲堂-2024欧洲杯平台

新一年刚开工,一场“热气腾腾”的信访业务大讲堂在省信访局隆重举行。台上,三位来自不同市县的信访群众分享自己的信访故事,描述心中期待的信访局是个什么样子;台下,全局80余名信访干部齐聚一堂、端坐静听。

“3年前的我,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信访人,我觉得信访这件事离我太遥远。当我真正面对个人力量无能为力的时候,真诚感激信访部门的接访。”王女士回顾了自己购置商品房烂尾、辗转反映项目停工问题的曲折经历。近段时间,在各级住建、信访等部门推动下,区里成立专班,督促涉事开发企业研究解决方案,问题出现转机。“尽管还要漫长等待,但有人管这事儿,我们心里好受多了。”

“我家里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要上访,我不是差那点钱,我要的是对我工作的认可。”张大姐没有拿到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,曾多次向主管部门反映,但由于没有聘书、没有劳动合同,始终得不到解决,此后开始到各级信访部门上访。在市县信访部门督促下,最近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。她激动地说:“积压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,现在能睡着觉了。谢谢你们!”

“为房子的事儿,我写了很多信。尽管拖了很多年,但我很乐观。现在是共产党的天下,共产党肯定要为民作主。”已经73岁高龄的高大爷2008年购买了一套商品房,合同签完不久开发商就找不到了,房子一直未交付。前两年换了个新开发商,要求按现在的楼市行情补差价才交房。在区信访局多次协调下,高大爷如愿拿到新房钥匙。“天下事有难易乎?只要你去办,再难的事也有希望办成。”

听完三位老师讲述的心路历程,信访干部现场回应:“去年您来走访,是我接谈的。听了您的讲述很惭愧,当时只是看下面办没办,没有跟踪到底。这事儿我们还要持续盯住,推动实质化解。”“您的信是我办的。今后我们注意,要研究到底转给谁办合适,而且不能一转了之,转办之后还要督办。”

信访工作怎样才能做好,怎样才能做到群众心坎上?三位老师积极建言献策。“如果有选择,谁愿意去上访?希望信访干部对信访人再多一些理解。你们的一个微笑、一份担当,会在信访人心中打开一扇窗”;“接访不能只是热情接待,把人哄走就行了,关键还是解决问题。不解决问题,信访人还会来”;“信访部门虽然负责程序推进,但也要把解决问题作为初衷,不能流程走完了、闭环了,问题没解决”;“信访部门收到群众来信,不能层层下转,要转给真正能管这事儿的职能部门。这个不改,那可能就会积案成灾”;“我在新闻中看到有的单位有人民监督员。建议信访部门也参考设置,让信访事项办理更加透明,也让办理部门更有压力、有动力去实质解决问题”;“希望信访部门能建立回访制度,看看相关部门办得怎么样,群众满不满意”;“基层信访局直接面对信访群众,省信访局要加强指导、监督和考核”……

这场别开生面的信访业务大讲堂,让台下的“学生们”深受触动。“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,讲明白了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”;“这是一堂精深的信访专业课,讲明白了怎样做到法理情融合、如何做到群众满意”;“信访事项背后是政治、是民心、是责任,每一件信访事项都寄托着信访人对党和政府的期待,办好了就能赢得当事人的信赖,就是为党的长期执政添砖加瓦”……

信访干部们热烈讨论,要让“如我在访”成为自觉、成为习惯,把自己摆进去,将心比心、以心换心,尊重每一位信访人;让实质化解成为思想共识、成为工作主线,信访局门好进、脸好看还不行,关键要推动事好办,以程序推进保障实体解决,否则与信访人的共情必然成为一场辜负;让信访更便捷、更顺畅,优化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流程和程序,持续发布信访指南,让信访群众知道自己的事应该找谁办、怎么办,少跑冤枉路。大家都表示,要把感动化为行动,从自己做起,从省信访局做起,努力建设“信访群众之家”。

来源:陕西省信访局。

网站地图